最近看乌战里英国的各种操作凯狮优配,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不是单纯说它对俄强硬,而是这强硬背后,藏着个170年都没解开的老矛盾。
先从最近的事说起吧,前国防大臣华莱士,就是2019到2023年当国防部长那那位,最近说要给乌克兰远程导弹,目标直指克里米亚,还说要把那儿搞成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这话听着就离谱,真这么干哪是打仗?分明是针对平民。
有人说他都退休了,没必要较真,但你们想想,俄方为啥还特别关注?再往前数,2022年俄乌第一次在伊斯坦布尔谈判,眼看要成了,英国首相约翰逊突然飞基辅,一搅和谈判黄了,乌战规模直接往上冲。
展开剩余80%这时候就有个疑问了,英国自己当时正因为能源涨价,老百姓生活成本飙升,为啥还要不计代价干这些事?
原因在170年前,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那仗给英国留下的疤,到现在还没好。
那会儿沙皇俄国刚打赢拿破仑,底气特别足,自称欧洲宪兵,一边管着欧洲秩序,一边盯着快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想抢黑海海峡、进地中海。
这可戳了英国的命根子,当时英国是日不落帝国,全靠海上航线管殖民地,地中海到印度的航线就是帝国生命线,俄国要是占了海峡,英国对印度的控制就悬了。 1854年9月,英法联军跟着奥斯曼登陆克里米亚,围着俄国的塞瓦斯波托尔打了整整一年。
那仗打得真叫惨,双方在阵地上拉锯,英军的麻烦还不止战场,后勤差到士兵没衣服穿、没饭吃,医疗更是烂透了,好多人不是战死的,是得痢疾、霍乱死的。
大家都知道南丁格尔吧?就是这时候去前线,建护士团队、搞病房卫生,救了几千人凯狮优配,她能出名,也从侧面说明英军当时多狼狈。
最让英国记一辈子的,是轻骑兵冲锋那事。巴拉克拉瓦战役里,指挥层级乱了,贵族指挥官没实战经验,传令还错了,居然让轻骑兵往俄国防守严密的炮兵阵地冲,这不就是自杀吗?
才20分钟,这支部队就伤亡过半,好多贵族子弟都死在里头。后来有个叫丁尼生的诗人写了首《轻骑兵进击》,把这事美化成悲壮的勇气,但再怎么粉饰,也是个本可避免的悲剧啊。
最后英国倒是赢了,俄国签了《巴黎和约》,黑海成了中立区,俄国舰队也被限制,战略目标是达到了。
可这是惨胜,英国老百姓看着那么多死人,心里根本高兴不起来,轻骑兵冲锋那光荣的失败,就这么刻进了国民记忆里,一留就是170年。
到了2014年,俄军进克里米亚,英国立马就炸了,觉得这跟19世纪俄国扩张没两样,是挑战西方秩序,说白了就是老伤疤被碰着了,本能地想遏制俄罗斯。
现在打乌战,英国更是把现在的事跟当年克里米亚战争绑在一起说,讲我们以前在那儿赢过俄国,这比讲复杂的地缘政治管用多了,能动员老百姓支持。
但大家琢磨琢磨,这事儿不对劲啊,现在的俄罗斯跟19世纪的沙皇俄国能一样吗?俄国对克里米亚的诉求里,也有安全保障这些现实问题,光拿老黄历比,决策能对吗?
而且英国老百姓现在日子不好过,生活成本涨得厉害,光靠以前赢过的老故事,能让大家一直支持下去吗? 拿破仑不是说过利剑终会败给思想吗?可要是两边都抱着老执念较劲,那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英国这170年的克里米亚执念,本来是段历史记忆,现在却成了瞎决策的推手。
其实历史该是面镜子,帮咱们看清现在,不是套在脖子上的枷锁。
要是总盯着过去不放凯狮优配,看不清当下的复杂情况,乌战想缓和,可就太难了。
发布于:湖南省华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