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糖果可以活下去乐牛配资,但没有子弹就无法生存”,这句话通俗地表达了朝鲜半岛北方的“先军理念”,即一切都要以军事为重,军事工作至上。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朝鲜的军民比例非常高,居全球之首。尽管朝鲜的总人口只有约2000万,但他们的军队人数却超过了100万,几乎每20个居民中就有一个是军人。假如这个比例应用到中国,那就是相当于5500万军人。这种比例相当惊人,但与此同时,朝鲜的经济发展并不突出,尽管其体制能节约一些成本,但如此庞大的军队,若不通过外部侵略或掠夺,是根本无法维持的。
那么,朝鲜为何要组织如此庞大的军队?这些军队的日常工作都是什么?他们是如何维持这么大规模的军队?未来又将面临哪些变化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展开剩余83%朝鲜的先军理念虽然有“军”字,但实际上,“军”有两层含义。
首先,大家通常想到的“军”指的就是“军事国防”,即正常情况下军队的主要任务——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政权稳定。大部分时间,军队的任务就是训练军事技能,随时准备捍卫祖国,这也符合大多数人对军队的常规印象。朝鲜的精英部队,如第105坦克师、第1空军师、331红旗炮兵团、洲际导弹部队等,都是以维护国家安全为主。
然而,先军理念中的第二个“军”,则是指“军事化管理”。相比普通民众,军队更具纪律性、青壮年为主、行动集体、奉献精神等特点,这使得军队成为支持国家建设、应对危机的重要力量。朝鲜的100多万军人几乎将国家中18至35岁青壮年男性集中起来,实行高度军事化管理,这等于是掌控了国家的最核心力量,确保国家在危机时刻能有足够的人力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维持百万军队对于经济条件并不优越的国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即使是人口是朝鲜近三倍的英国,其军队人数也只有十几万。尽管朝鲜每年国防预算占总预算的比例高达10%,2024年甚至达到了16%,但以朝鲜的经济水平,支撑这么庞大的军队显然是无法通过正经的军事训练来实现的。因为,除了弹药和燃料,连跑步都会增加粮食消耗。
所以,朝鲜并不单纯依靠这些军队进行作战,其根本目的更多是将这些军事化管理的人员作为核心劳动力,既能在战时保卫国家,又能在平时参与国家建设。可以总结为“三高一低”:纪律性高、忠诚度高、工作效率高乐牛配资,人工成本低。
因此,尽管朝鲜号称百万大军,很多军人并没有接受正式的军事训练,甚至连枪都没摸过,他们更多的是出现在工地、矿场、农田和渔场等地方。例如,朝鲜中央干部学校的建设工程就有第267部队参与,这支部队还被金正恩称为“近卫部队、英雄部队”,可见这些“军人”在平时承担着大量建设任务。类似的情况在“地方发展20×10”战略中也得到了体现,人民军被用作核心力量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朝鲜人民军还直接参与了各类民生工程,如江东温室农场、阳德温泉度假村、五万套住宅计划等。这些建设项目中的大量工程都由军队负责,他们不仅参与大规模的建筑项目,还涉及农业生产、工业建设等多个领域。即便如此,由于这些部队的“军人”性质,人工成本相比普通劳动力要低很多,给国家带来了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
尽管人民军在建筑和民生领域表现出色,但他们的施工质量时常受到质疑。例如,2014年平壤楼房倒塌事件,便揭示了军队在建筑工程中的不稳定性。此外,人民军不仅承担建设任务,还在农业和水产领域发挥作用,甚至参与外贸工作,直接与其他国家开展业务。
正是通过参与这些非军事任务,朝鲜才能够有效地支撑起庞大的军队,而不会让其成为国家负担。因此,朝鲜把这些“军人”视为国家建设的有力工具,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战斗部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的“先军理念”不仅仅是一种军事战略,更是朝鲜国家体制的核心支撑。通过军事化管理和把军队转化为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朝鲜在困难的国际局势中仍能保持一定的稳定。然而,尽管这些“军人”数量庞大,能否真正依靠他们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仍然值得怀疑。
因此,虽然朝鲜的人民军规模庞大,但其战斗力却因缺乏持续的军事训练和技术积累而受到质疑。朝鲜未来可能会依靠更加先进的武器技术,尤其是核武器和导弹技术,来弥补这些不足。
发布于:天津市华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